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與搜尋查詢「足底筋膜炎」相符的文章

[尤稚凱醫師] 對付足底筋膜炎,這招增生修復力

改善足底筋膜炎的傳統治療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、物理治療、及足底筋膜伸展運動訓練等,即使如此,不少患者的疼痛依然存在,原因在於肌腱、韌帶與筋膜等疼痛根源並未有效修復。要做到這點,建議可接受增生療法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足底筋膜炎 的反覆發作像個循環,長時間站/走後會痛,休息後剛起身站/走會痛,接著站/走一會兒疼痛雖慢慢減輕、但時間一長又開始痛。最令患者感受深刻的就是早晨下床時,腳一踩地準備站起的那一刻、或是起身後跨出第一步時會感到腳底一陣錐心的強烈痛楚,令人不禁要問:為何休息後卻不見好轉呢? 足底筋膜 站走時重要的避震器 無論從事慢跑、健行、爬山、或是逛街,最辛苦的莫過於我們的足底筋膜了。足底筋膜由多層纖維筋膜所構成,一端與腳底跟骨相連,另一端呈放射狀向前延伸附著於趾骨,是支撐足弓的重要結構,並給予足弓適度的彈性,功能有如避震器,站立時承受身體的重量、行走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。倘若足底筋膜長期受到過度刺激,即會演變為 足底筋膜炎 。 足底筋膜炎 過度刺激、退化、足弓異常是主因 何謂過度刺激呢?長時間站/走或跑步、某些運動的反覆踩地動作、或是常走健康步道讓足底一直在不該受力的地方受力,都會過度刺激足底筋膜。再者,隨著年紀增長,足弓及足底的韌帶與肌腱開始退化,支撐的作用更加仰賴足底筋膜,刺激必然有增無減。此外,扁平足和高足弓因吸收地面反作用力的調節功能較差,也會增加 足底筋膜炎 的發生率。值得注意的是,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像是鞋底太硬,也是原因之一。 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狀 足底筋膜炎 疼痛的特色就是長時間站/走會痛、長時間休息後也會痛。後者最典型的情況就是「早晨痛徹心扉的第一步」,這是由於睡眠時足底筋膜長時間處於休息狀態、沒有機會伸展,在突然間起身時受到猛然拉扯,足底筋膜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張力,以致於馬上疼痛大作。 新式增生療法 從根源解決足底筋膜炎 改善 足底筋膜炎 的傳統治療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、物理治療、及足底筋膜伸展運動訓練等,即使如此,不少患者的疼痛依然存在,原因在於肌腱、韌帶與筋膜等疼痛根源並未有效修復。要做到這點,建議可接受增生療法。 影片:足底筋膜炎治療篇 0'11 足底筋膜炎的原因與症狀 1'11 足底筋膜炎的傳統治療 2'00 增生療法的角色 2'45 增生療法如何施作 ...

[尤稚凱醫師] 足弓不夠強健,膝蓋痛、腰痛、肩頸痠痛將跟著來

足弓異常,可能導致足體內旋或外旋,一路往上影響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、髖關節、脊椎乃至肩膀,可能造成全身各部位關節或肌腱發炎的問題,我們應如何自我檢查是否足弓有異常呢?若是有足弓異常又該如何改善呢?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,就人體力學而言則是下樑不正上樑歪,意指當我們腳底的地基不夠強健時,會一路往上連累身體其他部份。 足弓異常影響人體地基 足弓不夠穩定的原因可分為低足弓和高足弓。後者通常為先天;前者則除了先天因素之外,還會因後天 足底韌帶肌腱受損 而無法維持一定的足弓高度。 足弓不夠強 拖累膝髖腰 當足弓過低時會導致足體往內旋,連帶使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和髖關節往內轉,並使得同側的骨盆歪斜向下,此時,脊椎為了維持站立則會往對側傾斜,這樣一來反而使得另一邊肩膀下垂。 至於足弓過高則恰恰相反,因足體往外旋,連帶使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和髖關節往外轉,並使得同側的骨盆歪斜向上,此時,脊椎為了維持站立則會往對側傾斜,這樣一來反而使得另一邊肩膀向上。 當人體力學產生這麼多的變化,將導致下列問題: 足部:前足底痛、足底筋膜炎、阿基里斯腱肌腱炎 膝蓋:退化性關節炎、髕骨外移及髕骨軟化症 髖部:退化性關節炎 腰部:下背痛 其他:肩頸痠痛等 足弓是否異常之簡易檢測法 高或低足弓的診斷除可藉由X光量測角度之外,有個十分簡單的自我檢查法,可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站立並請一位親友蹲在後方,以觀察疼痛側的足弓,若從後方觀察到較多腳趾頭外露則屬於低足弓足體內旋的問題、較少則為高足弓。 足弓異常怎麼辦?增生療法提昇支撐力 一、矯正 市面上有各種矯正鞋墊,成品或量身訂做的皆可嘗試,目的在提供高、低足弓良好的支撐,減少異常足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,然而鞋墊用久了難免會變形,要定期檢視並進行更換或再次塑形。 二、修復 足弓是個拱形構造,內有橫向及縱向的韌帶來支撐,倘若因足弓構造異常而對韌帶造成累積性損傷,韌帶即會變得強度不足,足弓的支撐勢必受影響。修復的方式目前以增生療法作用最為直接,亦即將增生藥劑注射至損傷處,以刺激韌帶重新修復,進而回復強韌,給予足弓良好的支撐。 三、運動 足弓除了靠韌帶支撐外,還需要足夠的肌肉力量來維持,訓練的方式簡單且可獨力完成,如:將毛巾鋪於地面並用腳掌和腳趾抓起、或以單腳站立並用力張開接著收縮另一腳腳趾。 倘若足弓構造異常的患者能夠做到...

[尤稚凱醫師] 增生療法激發修復力 肌骨關節疼痛有解

因關節磨損、肌肉痙攣、肌筋膜沾粘或神經壓迫等而造成慢性疼痛的人,有機會根除疼痛嗎?由於韌帶或肌腱等軟組織血流供應較弱,本身修復力有限,增生療法則在於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、關節回復穩定、減少神經發炎反應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現代人因壓力、久坐、長期姿勢不良、陳年舊傷、退化等原因,關節、肌腱、肌肉發生疼痛的機率頗高。「擺脫這些疼痛,可能嗎?」是慢性疼痛患者心中共同的問題。要遠離疼痛,依賴止痛藥絕非上策,激發自身修復力才是王道! 慢性疼痛久治不癒 增生療法帶來曙光 慢性疼痛患者大多先透過藥物與復健治療來改善,但長期下來許多患者的慢性疼痛仍如影隨形,主因在於軟組織未得到有效治療。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受傷後往往不易復元,會逐漸影響關節穩定度,久而久之將引發關節磨損、肌肉痙攣、肌筋膜結締組織沾粘、或神經壓迫等疼痛問題,唯有確實治療軟組織才能根除疼痛,要做到這點, 增生療法 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作法。 何謂增生療法? 由於韌帶或肌腱等強壯的軟組織血流供應較弱,受傷後本身修復力有限,增生療法(prolotherapy)則在於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,使這些強壯的軟組織恢復強韌,使關節恢復穩定,促進軟骨修復。此外, 增生療法 還可減少神經發炎反應,並解除神經壓迫;整體而言可提升生理結構完整性、回復肌肉神經的正常狀態,疼痛問題將迎刃而解。 直擊軟組織病灶 激發自身修復力 增生療法 講究精準治療受傷的軟組織,會透過超音波檢查來評估患部軟組織變化以規劃療程,並在超音波導引之下,將藥劑(如高濃度葡萄糖水、維生素B12、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)直接注射至軟組織病灶,以刺激軟組織啟動增生機制,達到自行修復的效果。由於慢性疼痛大多已累積多時,療程至少需四次注射,但仍會視患者情況而做增減。 增生療法應用廣 但仍有不適合者 增生療法 已被應用於肩頸疼痛、五十肩、下背痛、坐骨神經痛、網球肘、媽媽手、足底筋膜炎等,或其他經臨床評估為肌腱、韌帶、軟骨、肌肉或周邊神經問題者。但有些情況並不適合增生療法,包括經手術破壞的組織、肩旋轉肌肌腱嚴重撕裂傷、軟組織全斷、開放性骨折、開放性傷口、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。至於增生療法的副作用,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青,就和其他注射治療一樣。 增生療法×復健運動 效果更加乘 根據美國佛州疼痛醫學會和菁英診所分別所作之統計,均顯示八成左右的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