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與搜尋查詢「小面關節」相符的文章

[尤稚凱醫師] 脖子過勞頸椎退化,不只肩頸痛,甚至臉部麻痛

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一定要注意姿勢,因為長時間固定不動,最容易讓頸椎的肌腱、韌帶造成傷害,初期發生肩頸酸痛僵硬時,不應輕忽。若真的發生關節退化或椎間盤突出,甚至是壓迫到了神經時,該如何治療?有減輕疼痛的方法嗎?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一名中年女性長期左臉麻痛,不但影響食慾、說話也口齒不清,並伴隨 肩頸疼痛 與頭痛,卻一直被當成三叉神經痛來治療,也未見任何成效。直到轉至復健科就診才被確診為頸椎退化性關節炎,且因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耳大神經的源頭,於是產生左臉麻痛。為了同時解除神經壓迫並改善退化性關節炎,我選擇施予增生療法,兩次治療後惱人的症狀終於消失。 長期姿勢不良 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這名患者頸椎的五個小面關節皆長骨刺(亦即骨質增生),且已產生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;此外,核磁共振檢查顯示第二與第三節頸椎之椎間盤突出,壓迫到屬於頸神經叢之一的耳大神經的源頭,因而引起左臉腮腺部位的麻痛。 進一步探究病因,得知患者因工作關係長期重度使用電腦,在此情況下,倘若長期姿勢不正確或長時間固定不動,即會逐漸對頸椎周圍肌腱、韌帶等軟組織造成累積性傷害,影響頸椎穩定度,進而導致關節退化與椎間盤突出。雖然患者常感到 肩頸僵硬酸痛 ,但頸椎的活動度良好沒有問題,因此完全沒想到會是頸椎出了問題。 增生療法穩定頸椎 解除神經壓迫 由於患者長期飽受疼痛之苦,我建議採行增生療法,以儘早解除神經壓迫。至於增生療法的作法,則是在超音波導引之下,直接針對損傷的關節面、頸椎後方韌帶、枕骨後方肌肉群的肌腱等病灶 注射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 ,以刺激軟組織重新修復、恢復強韌、穩定頸椎,並幫助突出的椎間盤歸位,隨之解除神經壓迫並改善疼痛。結果,經過兩次治療,患者的症狀幾近消失。 增生療法 技術攸關效果 有些情況不適合增生療法,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、開放性傷口、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;至於增生療法的副作用,主要為注射後可能出現短暫而輕微的疼痛、僵硬或淤青。需提醒的是,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,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,以確保治療品質。 正確姿勢、勤做運動 遠離肩頸痛 接受增生療法之後,仍須時時防範再次發作,尤其應避免長時間低頭或脖子前傾等不良姿勢,也要檢視並調整電腦工作環境,更重要的是勤做 肩頸運動 ,放鬆肌肉與加強肌力都要兼顧,才能降低疼痛復發的機率、

[尤稚凱醫師] 腰椎間盤突出 非手術療法可望治癒

腰部椎間盤突出是引發坐骨神經痛的主要罪魁禍首,許多人接受藥物與復健治療後,情況往往時好時壞,難免擔心是否遲早得面臨手術。事實上,除非造成急性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、或是椎間盤已破裂,才必須藉由外科手術治療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根據中央健保署統計資料,2015年國人門診就醫次數前二十大疾病中,「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」排名第四,可見飽受坐骨神經痛與腰酸背痛的患者實在不少。 腰部椎間盤突出 怎麼發生的? 腰部 椎間盤突出 是引發坐骨神經痛的主要罪魁禍首,尤其常見於腰椎第四與第五節之間、以及腰椎第五節及薦椎之間。至於原因,無論劇烈運動、用力過猛、或突然間受到外力傷害、甚至體重過重或長期姿勢不良等等,都可能引發椎間盤突出症。 腰部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機轉是椎間盤周圍的纖維輪破裂,導致其中的髓核被擠壓出來,進而刺激或壓迫到附近的神經,於是引發坐骨神經痛,疼痛會由臀部傳到大腿後方、再延續到小腿、腳跟、甚至到腳趾。 非手術增生療法 帶來治癒新契機 當上述症狀出現後,患者大多先接受藥物與復健治療,但情況往往時好時壞,難免擔心是否遲早得面臨手術。事實上,除非造成急性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、或是椎間盤已破裂,才必須藉由外科手術治療,建議其餘患者可接受增生療法,因此獲得改善而不用開刀的案例所在多有。 椎間盤突出治療關鍵在周邊組織,增生療法精準夠力 透過增生療法來治療腰部 椎間盤突出症 ,首重強化腰椎周圍韌帶與小面關節,作法為借助軟組織超音波的導引進行多點注射,將增生藥劑 (如高濃度葡萄糖水、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) 直接注射至腰椎周圍韌帶與小面關節,以啟動修復機制,進而恢復強韌並穩定腰椎,一方面有助於減少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、另一方面有助於使突出的椎間盤歸位,進而解除神經壓迫的狀況並改善疼痛。 由於 腰部椎間盤 凸出症可能是多年累積成疾、亦有可能是突然用力過猛或遭受強大外力所致,採行增生療法所需的治療次數原則上為四次,但仍會視患者情況而做增減。 影片:腰椎間盤突出非手術治療新對策 0’00 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與症狀 1’00 增生療法療程說明 1’40 治療後復健運動及注意事項 增生療法 技術攸關療效 有些情況不適合增生療法,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、軟組織全斷等。如同其他注射治療,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青。需提醒的是,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

[尤稚凱醫師] 跑法對了,疼痛不上身!醫師.教練聯手教你慢跑

在現代生活中,「久坐」已成為健康危機,不少人於是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,尤其是忙於工作的中壯年人,為了健身與紓壓,開始從事慢跑者不在少數。即使志不在挑戰全馬或半馬,這些中壯年跑者最大的擔心莫過於怕磨損膝蓋或造成其他傷害。面對這樣的煩惱,醫師及教練在此聯手提供技巧,不讓昨日的慢跑成為今日的疼痛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.越野跑國手暨跑步教練江晏慶 慢跑前要做到 一、自我評估: 建議先檢視自身是否已有骨骼肌肉方面的舊傷、或心血管方面疾病、以及從事健走時是否會喘或引發疼痛,若答案是否定的,就適合從事慢跑。 二、平日鍛練: 正式開始前應先透過平日鍛鍊強化核心肌群、臀部肌肉、大腿股四頭肌、以及腳踝部位的肌肉群,如: 比目魚肌、阿基里斯腱等等,這是必要的基礎。原因在於,跑步時每一步落地的反作用力會從足底一路上傳脊椎,透過股四頭肌和核心肌群的良好緩衝才不會造成傷害;而腳踝部位的肌肉強化則有助於每一步落地的穩定度。 鍛練核心肌群最家喻戶曉的方式就是「棒式」撐體運動,作法為雙肘撐地、雙手握拳、腳尖著地,從後腦杓到腳後跟呈一直線,維持姿勢會感覺到腹部、臀部及大腿必須出力,建議視自己能力每日進行數次、每次15至30秒即可。 鍛鍊股四頭肌的方法最簡單莫過「貼牆深蹲」,背貼著牆、大小腿呈九十度彎曲,有如坐在一張想像的椅子上,此法困難度不若真正的深蹲,效果也不錯。 要鍛練踝部的肌群,建議進行「舉踵訓練」,扶著牆或是椅子維持平衡,單腿踮腳,腳跟往上蹬要快、放下著地要慢,連續重複15次再換腳。這個簡單動作能幫助強化小腿、腳踝部分的肌群。 三、正確暖身: 暖身的意義在於喚醒身體機能、幫助肌肉提高溫度並充滿血液、讓呈收縮狀態的肌肉恢復原本的長度,因此務必按順序來做這三項暖身:(1)活動關節:從上肢到足踝一路活動關節,動作要大而慢,讓各個關節適應跑步應有的活動度;(2)走一段路:除了提高肌肉溫度之外,還可改變血液的分佈,讓肌肉有足夠的血液量應付接下來的運動;(3)動態伸展:例如開合跳、高抬腿、抬高膝蓋碰手肘、彎腰手觸腳尖等,可提高心跳率,並讓肌肉正式進入預備狀態。 慢跑時應注意 一、忌空腹跑 跑步時是由體內儲存的肝醣供應能量給肌肉細胞,倘若跑到中途肝醣消耗殆盡則會後繼無力。因此,建議跑前少量進食,不但能支援肌肉更多能量,也能維持血糖的穩定,還可在運動後立即幫助肌肉修復。 二、有傷別跑、別依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