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與搜尋查詢「退化性膝關節炎」相符的文章

[尤稚凱醫師] 延緩退化性關節炎,先嚴防膝蓋退化兩大關鍵損傷

有許多原因會造成膝關節的退化,比如說老化、肥胖、外力傷害、運動傷害等等,而這些原因到底對我們的膝蓋造成什麼樣的傷害,使得退化性關節炎那麼容易發生呢?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這兩大重要關鍵角色:十字韌帶和半月板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我們的膝關節構造非常精巧,尤其,在膝關節內有兩條強而有力的十字韌帶、以及一對半月狀軟骨,在力學上扮演最關鍵的角色:前者是穩定膝關節動作的首要功臣、後者則是承受壓力的最佳避震器。若這兩組重要零件因運動和外力而受傷,或因經常蹲、跪、上下樓、久坐等形成累積性傷害,卻沒有好好接受治療,將難逃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命運。 前十字韌帶與後十字韌帶的角色 十字韌帶 是連結大腿骨與小腿骨的兩條十字交叉的韌帶,分別稱為前、後十字韌帶,除了促成大腿帶動小腿這樣的連動關係,更可以穩定膝關節,避免當膝蓋彎伸時,大小腿骨發生移位的狀況。一旦十字韌帶受傷,不論前後與輕重,若不及早治療或治療不徹底,勢必將使膝關節變得不穩定,在活動時會感覺膝蓋鬆鬆的,上下樓時也會不舒服,此時退化性關節炎就有機可乘了。 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的角色 至於 半月狀軟骨 ,則是墊於小腿骨頂端關節面上的兩塊軟骨,分別稱為內側和外側半月板,主要功能在為關節面軟骨提供緩衝。正常情況下半月板完全密實粘於小腿骨頂端,因此當膝蓋彎伸超過某個角度、且合併旋轉時,半月板有可能受到夾傷、突出、甚至破裂。一旦傷害發生,半月板將無法分擔關節面軟骨所吸收的壓力,導致軟骨開始磨損,患者在彎伸膝蓋時也會感到關節卡卡。 增生療法拯救膝蓋退化兩大損傷 若十字韌帶撕裂或半月板破裂,不論傷勢如何,很容易導致再度受傷,更會面臨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,因此治療必須到位。我建議,若傷勢屬於部份撕裂與破裂,及早接受增生療法有助於加速復元,作法為將 增生藥劑 (如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、高濃度葡萄糖水等) 精準注射於十字韌帶撕裂處或半月狀軟骨破裂處,以刺激病灶重新增生與修復。 ▲影片:十字韌帶撕裂傷和半月板損傷 膝蓋退化兩大推手 0'22 十字韌帶介紹 0'31 半月板介紹 0'39 十字韌帶撕裂傷的影響 0'54 半月板破損的影響 1'05 增生療法治療示範 1'54 治療後的復健運動 增生療法須知 增生療法相當安全,副作用僅有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

[尤稚凱醫師] 足踝韌帶易扭傷 沒痊癒後患無窮

若能在扭到足踝的急性期時即接受增生療法,除了可加快復元的腳步,更能及早杜絕後患。原因在於,倘若足踝韌帶損傷未癒,直接影響到足踝關節的穩定性,除了容易一再扭傷,日後也將導致踝關節炎,更有甚者,會一路往上連累身體其他部份。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足踝扭傷 人人有經驗,但並非個個能全身而退。足踝扭傷會造成關節周圍韌帶損傷,輕則拉傷、重則全斷,別以為不痛了就代表痊癒了,若是損傷未癒,會造成足踝不穩定,不但容易再扭傷,更會引發踝關節炎,甚至一路往上拖累膝關節、髖關節、腰椎、直到頸椎,可謂後患無窮。只要韌帶沒有全斷,透過增生療法都有不錯程度的修復,較傳統復健治療更為到位。 人體最容易受傷韌帶:前距腓韌帶 踝關節內外側都有韌帶包覆,以維持關節穩定,但外側韌帶不如內側韌帶來得強韌,所以當腳掌拐到而「翻船」時,最容易傷到外側韌帶,包括前距腓韌帶、後距腓韌帶、和跟腓韌帶三條韌帶,是 足踝扭傷 的三大苦主,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受傷機率最高,榮登人體最容易受傷韌帶第一名。 足踝扭傷 傳統療法難治癒 足踝扭傷 依韌帶的傷勢可分為拉傷、部份撕裂、全斷共三級。針對前兩級大多採行傳統的藥物及物理治療,但臨床上常見許多患者治療後雖不再疼痛,久而久之卻漸漸感覺足踝不太穩定,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損傷仍然未癒,由此可知治療不夠到位,要彌補這點,我建議可接受增生療法。至於第三級韌帶斷裂,則唯有開刀才可重建。 增生療法直擊韌帶病灶 較能確效 為何增生療法的作用能夠到位呢?進行增生療法前,我們會先借助軟組織超音波確認 足踝韌帶 損傷處,並在超音波導引下,將注射藥劑 (如高濃度葡萄糖水、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) 直接注射至病灶,以刺激韌帶重新修復,進而回復強韌,踝關節的穩定度也隨之增加了。 足踝關節不穩定 牽動全身 若能在扭到足踝的急性期時即接受增生療法,除了可加快復元的腳步,更能及早杜絕後患。原因在於,倘若 足踝韌帶 損傷未癒,直接影響到足踝關節的穩定性,除了容易一再扭傷,日後也將導致踝關節炎,更有甚者,會一路往上連累身體其他部份,包括: 膝蓋:退化性關節炎、髕骨外移及髕骨軟化症 髖部:退化性關節炎 腰部:下背痛 其他:肩頸痠痛等 如同其他注射治療,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青;此外,有些對象不適合接受增生療法,包括軟組織全斷和開放性骨折的傷者、惡性腫瘤

[尤稚凱醫師] 足弓不夠強健,膝蓋痛、腰痛、肩頸痠痛將跟著來

足弓異常,可能導致足體內旋或外旋,一路往上影響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、髖關節、脊椎乃至肩膀,可能造成全身各部位關節或肌腱發炎的問題,我們應如何自我檢查是否足弓有異常呢?若是有足弓異常又該如何改善呢? 文/菁英診所復健科 尤稚凱醫師 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,就人體力學而言則是下樑不正上樑歪,意指當我們腳底的地基不夠強健時,會一路往上連累身體其他部份。 足弓異常影響人體地基 足弓不夠穩定的原因可分為低足弓和高足弓。後者通常為先天;前者則除了先天因素之外,還會因後天 足底韌帶肌腱受損 而無法維持一定的足弓高度。 足弓不夠強 拖累膝髖腰 當足弓過低時會導致足體往內旋,連帶使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和髖關節往內轉,並使得同側的骨盆歪斜向下,此時,脊椎為了維持站立則會往對側傾斜,這樣一來反而使得另一邊肩膀下垂。 至於足弓過高則恰恰相反,因足體往外旋,連帶使得脛骨、膝蓋、股骨和髖關節往外轉,並使得同側的骨盆歪斜向上,此時,脊椎為了維持站立則會往對側傾斜,這樣一來反而使得另一邊肩膀向上。 當人體力學產生這麼多的變化,將導致下列問題: 足部:前足底痛、足底筋膜炎、阿基里斯腱肌腱炎 膝蓋:退化性關節炎、髕骨外移及髕骨軟化症 髖部:退化性關節炎 腰部:下背痛 其他:肩頸痠痛等 足弓是否異常之簡易檢測法 高或低足弓的診斷除可藉由X光量測角度之外,有個十分簡單的自我檢查法,可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站立並請一位親友蹲在後方,以觀察疼痛側的足弓,若從後方觀察到較多腳趾頭外露則屬於低足弓足體內旋的問題、較少則為高足弓。 足弓異常怎麼辦?增生療法提昇支撐力 一、矯正 市面上有各種矯正鞋墊,成品或量身訂做的皆可嘗試,目的在提供高、低足弓良好的支撐,減少異常足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,然而鞋墊用久了難免會變形,要定期檢視並進行更換或再次塑形。 二、修復 足弓是個拱形構造,內有橫向及縱向的韌帶來支撐,倘若因足弓構造異常而對韌帶造成累積性損傷,韌帶即會變得強度不足,足弓的支撐勢必受影響。修復的方式目前以增生療法作用最為直接,亦即將增生藥劑注射至損傷處,以刺激韌帶重新修復,進而回復強韌,給予足弓良好的支撐。 三、運動 足弓除了靠韌帶支撐外,還需要足夠的肌肉力量來維持,訓練的方式簡單且可獨力完成,如:將毛巾鋪於地面並用腳掌和腳趾抓起、或以單腳站立並用力張開接著收縮另一腳腳趾。 倘若足弓構造異常的患者能夠做到